esc@rcees.ac.cn

010-62849101

搜索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会动态

湿地生态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研修班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2-01-07点击量:1826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湿地领域人才知识更新,科学指导我国湿地生态保护事业发展,根据《关于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1年高级研修项目的通知》(科协学函改字[2021]53号)要求,2021年11月23-2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创新部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承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国家湿地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寒区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处、长白山湿地与生态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协办的“湿地生态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于线上成功举办。会议原计划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区(科创城市)召开,因受地区疫情防控因素影响,为保障与会人员人身安全,降低集中感染风险,而改为进行线上培训。

本次研修班特邀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世界自然基金会东北项目办公室、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20位湿地领域专家围绕“湿地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栖息地保护技术转移转化”、“湿地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转移转化”、“湿地公园及保护区建设”以及“湿地适应性管理技术转移转化”五大主题开展培训。

研修班共有来自全国103家湿地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450余位湿地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及一线从业人员参与线上培训,并有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家单位围绕本次培训组织召开了专题集中学习活动。

研修培训共组织了20个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既涉及理论溯源,又囊括实践经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吕宪国研究员、姜明研究员、武海涛研究员就湿地形成演化、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以及湿地恢复理论与实践开展授课;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鸟类环志中心钱法文研究员、江红星副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李晓民教授、于洪贤教授在中国候鸟迁徙以及湿地水鸟多样性与栖息地管理、东北鱼类资源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享了鉴定经验和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佟守正研究员、王国栋副研究员、安雨副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王升忠教授、世界自然基金会东北项目办公室刘培琦主任、东北林业大学姚允龙副教授围绕湿地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转移转化主题,向学员详细讲解了相关案例并传授了相关技术经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袁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张明祥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研究所薛振山副研究员介绍了湿地公园及保护区建设中的相关内容,并重点传授了保护地管理能力提升的相关经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研究所邹元春研究员、刘波高级工程师、文波龙副研究员、张文广副研究员就湿地适应性管理技术转移转化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授。本次研修内容丰富全面,为一线从业技术人员提供了诸多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充分满足了日常管护过程中的实际需求。

退化湿地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已被纳入新时期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当中。提升湿地生态领域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推进湿地修复专业技术转移转化是保障退化湿地修复事业有序发展的首要前提。本次研修培训教育以解决实际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为全国湿地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研修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为期3天系统化、科学化、集中化的培训教育,有效地提升了湿地生态领域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助力推进我国湿地生态保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日报》、《吉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本次研修班进行了报道,扩大了本次研修培训的社会影响度,并在全国湿地保护单位群体间引起热烈反响。

image.png

研修培训主会场

image.png

部分线上参会人员

研修班图片3.jpg

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专题学习活动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供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