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rcees.ac.cn

010-62849101

搜索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会动态

我会承办中国科协第106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15-10-20点击量:247

我会承办中国科协第106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 20151020

2015年10月10-1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承办的第106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 “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修复: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路径”在杭州举行。本期沙龙由南京农业大学翟保平教授、浙江大学祝增荣教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吕仲贤研究员、浙江大学程家安教授领衔。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Kong Leun Heong教授、浙江农科院陈剑平院士、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Geoff M Gurr 教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顾宝根研究员、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张晋香处长、调宣部毕海波处长,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遗传发育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贵州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沙龙领衔专家翟保平教授首先发言,他说,现在农田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由于中国多年长期的滥用农药,超量使用化肥,现在问题越来越大,农田生态系统应该说非常的不健康,甚至是“病入膏肓”,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人口压力、文化传统、社会运作,加上近年来城镇化飞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等,怎么样在国内的状态下搞生态风潮需要全盘考虑。为什么老是小虫成大灾?为什么病虫害越治越严重?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本期沙龙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旨在撞击火花,明确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路应该怎么走,目的就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依照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的具体做法,会场采用“专题发言+讨论”的形式,开展个性化、松散型、辩论式的讨论和交流。本次沙龙紧紧围绕“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修复: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路径”,从农田生态系统面临的生态危机;农田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农田生境多样性和生态工程;农田生态工程的国际视野;生态工程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工程治理有害生物的政策环境六个方面展开了激烈讨论。浙江大学祝增荣教授、程家安教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吕仲贤研究员分别主持了各段讨论。

通过两天的热烈讨论,与会专家从不同学科、技术角度和专业方向提出以下观点。一是长期以高产为中心目标所形成的观念和管理模式极不适应发展可持续集约农业的要求。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建立可持续集约农业的系统提供了机遇,急需探索和加速可持续集约农业健康发展之路。二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修复对象是农业生态整体大系统,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作物的免疫、抗病虫等抗逆功能、培育作物群体健康是作物健康的重要标志;设计、构建可有效促进生态系统对有害生物的内禀控制作用、增强天敌生态服务功能的农田景观植被是生态工程治理有害生物、修复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技术。三是国内外各地各种的生态工程、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规模试点证明,通过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修复,可以达到集约高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既能满足政府要求的适度高产时的稳产保障食物供给,又能呈现健康可持续的农田生态系统。 四是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修复是一项复杂但可行的系统工程,应该包括:(1) 生物生产和保护子系统的修复,以保障高产、稳产、安全和可持续,加强遗传、物种、生境、景观多样性,实现性状多样性,增强自然调控、有效减少主要病虫害,减少化学投入品,提高系统稳定性,确保高产、稳产、优质和可持续高产的功能。(2) 技术研发和实施子系统的修复,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研究发展生物和缓释环保型肥料等制剂,加强技术传播子系统建设和实施能力,达到绿色、高效、可行、易到位;(3) 政府政策和法制管理子系统的改革。

本期学术沙龙通过生态学、农业科学、生态工程、健康、传播学、社会学等的不同视角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使面临的问题更明确、认识更清晰,对加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起到了强力促进作用。

blob.png

 

活动现场照片

 


Baidu
map